一、课程建设目标
采取有力措施,将全校性通识必修课(政治理论课)、我院专业基础课、专业课全部建设成为合格课程,并在其中产生校级精品课程、省级精品课程。
二、单门课程建设要素及要求
(一)教学大纲(含实验大纲、实习大纲)
教学大纲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,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。教学大纲要系统完整,学内容能充分体现科学性、先进性和有效性,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新成果,并且能满足指导本门课程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。
建设要求:每门课程都要编写出详细教学大纲。各系(部)要把课程教学大纲装订成册,有实验的系(部)还要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单独装订成册。
(二)教材(含实验教材及有关参考书)
教材及参考书是实施课程教学和贯彻教学大纲的基础。课程应拥有一套比较完备的、立体化的系列精品教材及参考书,要求优先选用教育部、省教育厅推荐或获省级以上教材奖的教材。
建设要求:每门课程5-10本优秀教材,15本左右参考书。
(三)教案
教案是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、实施课程教学的文本文件。教案教学内容要注重及时吸收课程发展和学术前沿的新成果,要不断更新授课教案,优化教学内容。
建设要求:各门课程都应有规范的课程教案。课程教案要实现电子化、网络化。
(四)教学方法与手段
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课程建设要素的重要内容,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。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,以教师为主导,知识、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,要把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。
建设要求:
1、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方法。采用启发式、研讨式等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积极思维,教会学生获取本课程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。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设计出“课堂讲授+课堂讨论等”的教学方法,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,力戒满堂灌。
2、制作集板书、音频、视频于一体的课件,实现课程教学过程的媒体化和网络化。
(五) 课外训练方案(含学习辅导、题库等)
课外训练方案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有机部分。课外训练方案即课程教学课外训练指导,是帮助学生课外进行自主训练、练习和自学提高的内容。课外训练方案内容包括基本知识、基本理论、基本方法、典型例题分析、自测练习题等。方案要求内容充实合理,目的性强。
建设要求:编写课程课外训练方案和学习辅导书并装订成册。
(六)辅导答疑
辅导答疑是课程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环节。及时了解并解答学生学习中的问题,调整并改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,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。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都必须设有辅导答疑环节,教师在授课伊始都必须把课程辅导答疑的时间、地点、方法公布于学生。
建设要求:制定课程教学辅导答疑办法,实现课程教学辅导答疑系统的网络化。
(七)考试考核
考试考核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有机部分。科学合理的考试考核方法对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十分重要。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结构化课程考试考核办法,要把学生研究型学习的成绩纳入学生课程学习的总成绩。(如发表与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,可占期评成绩的一定比例或适当加分)
建设要求:建立结构化课程考试考核方法。
(八)课程师资
课程师资建设是有效开展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建设。每门课程都要明确主讲教师,课程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(如有多人讲同一门课程,则选择在职称、学历、科研等方面有优势且认真负责的主讲教师负责)。课程主讲教师可以交叉兼任,主干课程的师资队伍要注意到梯队建设。
建设要求:制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。按照课程基本要素配置的要求,优化课程教师队伍,形成以学术造诣较高、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体、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师队伍。
(九)教学研究
教学研究是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、实施研讨式、探究式教学的先导和研究基础,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,每位课程负责人都要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,以提高教学水平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。
建设要求:每位课程负责人都要有教学研究立项和发表的教研成果,力争获得省、校级教研成果奖,并将有关成果应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。
(十)网络教学
达到精品课程质量标准者,要求将有关教学文件和资料挂到校园网,以便于学生随时自学及与老师交流。
三、组织管理
学院负责对全院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;学院负责对本学院课程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工作(与教研室一起确定所承担专业课程的负责人);教研室具体落实本教研室承担课程的建设工作;讲师及以上职称者都必须负责主持一门合格课程的建设,助教都必须至少参加一门合格课程的建设任务;课程负责人根据学院、教研室的安排和课程建设要素及目标,组织课程组成员,依据本细则组织整理有关材料,制定课程建设方案,具体实施和努力完成课程建设任务。